东胜身洲(梵语:पूर्वविदेह,罗马化:Pūrva-videha[1]),又作弗婆毘提诃[2]、东胜神洲、毘提诃(Videha[1])、东毘提诃、前,旧译弗婆提[3]、弗于逮[3]、东弗婆提[1]、东弗于逮[1],为印度、佛教传说中世界四大部洲之一,位于须弥山东方的咸海之中,因该洲人身形殊胜而得名。
目录
1 名称由来
2 地理状况
3 居民
4 统治者
5 守护者
6 引用资料
名称由来
编辑
梵语“毘”意为胜,“提诃”(Deha[4])意为身,[3]指其洲人身形殊胜[5],或者较南赡部洲人殊胜[6]。因位在东方,印度以东方为前方,也称作“东毘提诃”、“前”。[3]
地理状况
编辑
此大洲位于须弥山东方[6]、七金山与大铁围山间的咸海之中,土地极大、极广、极妙。[1]
《长阿含经卷十八‧阎浮提州品》记载此洲为正圆形,直径为九千由旬;[5]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卷十一、《阿毘达磨藏显宗论》卷十六则记载此洲为半月形,东边狭窄、西边宽广,东边长三百五十逾缮那,其他三边相等为两千逾缮那。[5]
此大洲边有两个附属中洲,一个是提诃洲(“提诃”意为“身”),另一个是毘提诃洲,与大洲同名,[3]另有五百小洲[1]。大洲及中洲都有住人,小洲不一定。[1]
居民
编辑
《长阿含经卷十八‧阎浮提州品》记载此洲为正圆形,人脸也是圆形;[5]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卷十一、《阿毘达磨藏显宗论》卷十六则记载此洲为半月形,人脸也是半月形,身高是八肘、寿命是两百五十年,但也有半途夭折者。[5]
十六罗汉第三位之迦诺迦跋釐堕阇(Kanakabharadvāja)与六百阿罗汉居于此洲。[7]
统治者
编辑
当人类寿命达四万岁时,铜轮王会出世并统治此洲及南赡部洲;寿命达六万岁时,银轮王出世并统治东、南、西三洲;寿命达八万四千岁时,金轮王出世并统治四大部洲。[8]
守护者
编辑
韦驮受佛陀吩咐守护此洲与西牛货洲、南赡部洲。[9]
引用资料
编辑
^ 1.0 1.1 1.2 1.3 1.4 1.5 1.6 慈怡法师主编. 四洲. 佛光大辞典 (高雄县大树乡: 佛光). 1988. ISBN 9789575433307 (中文(台湾)).
^ 婆薮盘豆.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第八‧中分別世間品之三. 财团法人佛教电子佛典基金会. 2024-08 [2024-11-07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-11-08) (中文(台湾)). 偈曰:东洲如半月。释曰:从此洲向东,对须弥娄边有洲名弗婆毘提诃出海上,其相如半月。
^ 3.0 3.1 3.2 3.3 3.4 丁福保. 毘提訶. 佛学大辞典. 维基文库. 1922 (中文).
^ 慈怡法师主编. 八中洲. 佛光大辞典 (高雄县大树乡: 佛光). 1988. ISBN 9789575433307 (中文(台湾)).
^ 5.0 5.1 5.2 5.3 5.4 慈怡法师主编. 毘提訶洲. 佛光大辞典 (高雄县大树乡: 佛光). 1988. ISBN 9789575433307 (中文(台湾)).
^ 6.0 6.1 丁福保. 東勝身洲. 佛学大辞典. 维基文库. 1922 (中文).
^ 慈怡法师主编. 迦諾迦跋釐墮闍. 佛光大辞典 (高雄县大树乡: 佛光). 1988. ISBN 9789575433307 (中文(台湾)).
^ 慈怡法师主编. 四輪王. 佛光大辞典 (高雄县大树乡: 佛光). 1988. ISBN 9789575433307 (中文(台湾)).
^ 慈怡法师主编. 韋馱天. 佛光大辞典 (高雄县大树乡: 佛光). 1988. ISBN 9789575433307 (中文(台湾)).
四大部洲
东胜神洲
南赡部洲
西牛贺洲
北俱卢洲